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关于鼠疫,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0-07-08 18:12文章来源: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一、全国鼠疫疫情概况

鼠疫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时有鼠疫病例报告。

202075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特拉中旗确诊了1例腺鼠疫病例,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发了布鼠疫防控Ⅲ级预警信息。76日,蒙古国卫生部报告称,巴彦乌列盖省乌兰呼斯县发现1例疑似鼠疫病例,一位15岁男孩食用了家里牧羊犬捕来的一只旱獭肉后,发生浑身发热症状,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初步诊断为疑似鼠疫病例,并及时采取了隔离治疗措施。此前,蒙古国西部的科布多省也确诊2例鼠疫病例,两位患者均曾在623日捕食旱獭。

二、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甲类传染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

三、鼠疫的传染源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

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们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四、人如何感染鼠疫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传播。

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五、感染鼠疫会出现什么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为14天。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腺鼠疫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病初即出现的淋巴结肿胀且发展迅速, 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明显红肿热痛, 病情在2-3天最重,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好发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 其次为腋下和颈部, 但多为单侧。可因毒血症或因并发败血症或肺鼠疫而死亡。

肺鼠疫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急, 24-36小时内发生寒战高热、胸痛、呼吸促迫、发绀、咳嗽、咯痰, 痰量逐渐增多, 可为粘液性或血性泡沫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多继发于肺鼠疫, 亦可继发于腺鼠疫。病人出现高热寒战、谵妄或昏迷、脉速而细弱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DIC 以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 还可出现严重的腔道出血,抢救不及时1-3天内死亡。

肺鼠疫与败血症型鼠疫因发绀、皮肤广泛出血坏死, 以至死后皮肤常呈紫黑色, 故有“黑死病”之称,救治不及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六、鼠疫如何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鼠疫的有效药物,如及早治疗则多可治愈。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卫生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七、鼠疫怎样预防

预防鼠疫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一)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三不”原则。

(二)一旦发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 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突然死亡的患者要尽快报告的“三报”原则。

(三)远离疫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去鼠疫疫区逗留,草原旅游在特定的草原旅游景区范围之内活动,不在划定景区之外进行露营。确需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防止跳蚤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或接触旱獭。外出野营、打猎、伐木时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