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小知识16|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又称百日咳或百日咳病,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此种疾病的西医名称译为Pertussis,意思是剧烈的咳嗽;另一种为Whooping Cough,意思是发出“荷荷声音”的咳嗽。上述二者均无“百日”的意思。至于汉文“百日咳”病名,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先后来华的十数位外国西医师、中国数十位西医师以及若干位中医师和学者,对包括百日咳在内的西医学汉文名词,历经多次共同反复推敲、商讨之后所确定。“百日咳”是基于该种剧烈阵发性痉咳病程缠绵长达二三个月的泛称,并非截然为“百日”。易感染百日咳者,多为五岁以内之儿童,也有其他年龄患者,在以往尚无预防百日咳疫苗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甚高,致死原因主要为窒息和并发肺炎、脑病变等。为捕捉百日咳元凶,不少科学家与学者进行了长期追寻,直至1906年,比利时两位细菌学家博德(Bordet,J.J.B.V.1870~1961)和甄高(Gengou,O.1875~1957),首次捕获到百日咳杆菌。他们采集百日咳患者的咳嗽飞沫和喉部分泌物,培养于含有新鲜血液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平碟,分离出纯菌种,将其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为许多短棒状细菌。另一方面,他们将此种细菌注射到小豚鼠腹腔内,会使豚鼠死亡,表明该菌的毒性。后来,此种病菌被称为Bordet——Gengou氏细菌,或迳称为Bordetella博德氏杆菌属。对百日咳杆菌的实验研究,由于它需要在含有新鲜血液制成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故微生物学称它为“百日咳嗜血杆菌”。
患病症状是什么?
1.早期症状:百日咳通常表现为类似感冒的早期症状,如流鼻涕、咳嗽、喷嚏和轻微发热等。
2.中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剧烈、持久的干咳发作,咳嗽声音高亢而短促,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气喘和面部充血等症状。
3.晚期症状:在咳嗽持续数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仍可能持续数月之久。
传播途径是什么?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释放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微小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或唾液也可能导致传染。
怎么预防百日咳?
1.接种疫苗:百日咳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推荐在2个月、4个月、6个月、18个月和4-6岁时接种疫苗,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都是减少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3.尽早就医和隔离:如果出现咳嗽和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接触他人,以减少传播。
参考文献:
百日咳的预防和治疗现状[J]. Bass J W ,刘作义。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6(05)
百日咳毒素的研究进展[J].郭文婧。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05)
资料整理: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