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小知识20|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并且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国古代医学不叫此病为糖尿病而叫“消渴病”。公元前四百年,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中《素问》及《灵枢》中都记载过“消渴病”这一病名。大约在公元前 1395 年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了“尿病”。西方发现糖尿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埃及首次记录以多尿为特征的疾病。公元250年,“糖尿病”一词第一次在希腊提出;公元后400-500年,古印度将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1797年苏格兰部队外科医生John Rollo写过一本书《Cases of the Diobetes Mellitus》建议用低碳饮食改善血糖,逆转糖尿病,当时低碳饮食是改善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那什么又是胰岛素呢?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糖的本质不同,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存在问题;高血糖是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如进食后血糖升高。
糖尿病有些什么类型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糖尿病主要分为4大类型: 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已有明确病因的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都有哪些症状呢?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糖尿病症状,又称“三多一少”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如何确诊糖尿病?
诊断标准 |
静脉血浆葡萄糖 或HbA1c水平 |
典型糖尿病症状 |
|
加上随机血糖 |
≥11.1 mmol/L |
或加上空腹血糖 |
≥7.0 mmol/L |
或加上OGTT 2 h血糖 |
≥11.1 mmol/L |
或加上HbA1c |
≥6.5% |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
|
注: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 小时未进食高热量食物。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的危害不在于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带来的一系列可能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并发症(最致命)、肾脏并发症(死亡主因)、周围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肢)、神经病变(致死和致残的主因)、眼部病变(可导致失明)、物质代谢影响(酮症酸中毒)、感染(易惹病变)。
普通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
1.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2.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建议每天3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单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偶尔增加一些肌肉训练,以提升血糖的调节能力。
3.维持正常体重和腰围。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kg/m2-24kg/m2)。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应小于85cm,男性应小于90cm。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年龄在45岁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至少每年体检一次。
5.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香烟中的尼古丁与胰岛β细胞的烟碱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并促进胰岛素抵抗,造成吸烟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近34%。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和胰腺功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年版)、百度百科
资料整理: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