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健康防病提示
初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和蚊虫们都开始活跃起来,食物也容易变质,肠道传染病和蚊媒传染病都容易流行。绵阳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注意预防登革热、疟疾、食源性疾病和防晒防暑。
一、防控登革热和疟疾,防蚊灭蚊不可少
入夏以来,全国登革热和疟疾的发病情况有了明显的上升,这两种疾病都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疟疾会引发周期性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蚊子叮咬风险。
2.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蚊液、蚊香等防蚊产品,并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3.安装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
4.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瓶、水盆等容器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5.关注旅行安全,如计划前往登革热或疟疾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旅行,应提前了解当地疫情情况,并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
6.如果出现登革热或疟疾的疑似症状,如高热、头痛、皮疹、周期性发热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和旅行史。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轻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敲黑板:预防登革热和疟疾,防蚊灭蚊是关键!
二、关注手足口病,守护孩子健康
手足口病是孩子们常见的传染病,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期,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腔处出现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我市近期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较往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增加。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2.保持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包括教室、游乐场等重点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加强清洁消毒。接触频繁的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直接入口的物品在使用前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积极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的风险。
6.孩子出现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脚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居家隔离治疗。
敲黑板:勤洗手、打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很有效!
三、关注饮食健康,远离感染性腹泻
夏季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生冷食物、不洁饮食都可能让人“一泻千里”。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儿童感染性腹泻大多因患儿和家长的不良卫生习惯引起。我市近期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数高于去年同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食材要煮熟,生凉食物要少吃,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腐烂食物不要吃,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暴饮暴食不可取。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物品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和消毒。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敲黑板:预防感染性腹泻,牢记“五要五不要”!
四、猩红热有所上升,做好患儿日常照顾
猩红热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或像“鸡皮疙瘩”一样的凸起)等症状。近年来,我市猩红热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近期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2.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打扫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3.做好个人防护。在本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的室内场所,如需前往请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4.合理饮食,适量锻炼。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适当运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如有发热、咽峡炎、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敲黑板: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三件套”,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
(传防所 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