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预防医学会 > 科研教学

绵阳市疾控中心课题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日期:2019-04-19 13:45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4月19日,绵阳市召开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由市疾控中心和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研的《5.12特大地震绵阳灾后十年传染病防控核心技术与效果评价》课题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课题以灾后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防控需求为导向,围绕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控技术前沿,采用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对汶川地震后开展绵阳灾区卫生防疫与传染病防控技术措施、绵阳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评估及极重灾乡镇卫生学评估、传染病防控效果、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与效果、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实施与效果、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对策、重灾区饮用水卫生情况、唐家山堰塞湖及泄洪区人群健康风险因素、媒介生物控制、灾后重建卫生学评估、不同传染病防控技术及不同时期的效果评价等开展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课题历时十年,总结形成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等26项传染病防控核心技术与措施,取得了灾后十年传染病防控效果评价研究等13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公开发表论文101篇。建立了特大自然灾害中“政府领导、卫生牵头、多部门协作、军地联动、社会参与”应急指挥模式、“及时介入、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的卫生防疫组织模式、“六有四强化”的群众安置点卫生防疫模式、“通俗化、大众化、整体化”的健教宣传模式、“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生管理、安全保障”四位一体的特大型安置的“九州模式”、“泄洪区群众安置点属地管理”卫生防疫模式、学校卫生管理“安县模式”等十个传染病防控新模式和实践范例。主要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专题DVD宣传片,并向玉树、芦山、九寨沟等地震灾区推广应用,广泛用于指导各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灾后十年绵阳市传染病发病率与灾前相比年均发病率下降了34.37%,为家庭和社会节省医疗费用上亿元,总经济损失减少数十亿元。课题的应用实现了特大地震灾后10年无大疫最终目标,对于总结、推广经验成果和今后的防灾减灾及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业务科 陈志)